【资料图】
“跟着花花看大运会”“花花带你游成都”……大运会期间,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“熊猫网红”花花多次登上热搜。这只被网友亲切称为“花花”的大熊猫大名叫“和花”,如今在社交媒体已经拥有50多万“护花使者”。
一般情况下,游客为了和花花互动,需要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排队三四个小时,漫长的等待对“花粉”来说是值得的。花花在熊猫群里很有辨识度,它不护食,不计较,呆萌平和。爪子里的竹子啃不动了,就直接躺下睡一觉;被弟弟扑倒,干脆找根竹子就地躺吃;吃饭时间,大家都吃饱了,她才慢吞吞地走出来拣剩下的竹子……花花不经意的动作总是被游客进行各种拟人化解读。“慵懒”“佛系”“与世无争”,人们通过一只大熊猫,表达着自己的情绪。
大家为什么爱花花?本质是源于人们的情感需求。在现代都市人情感需求的驱使下,萌宠经济逐渐升温。从咖啡馆“撸猫”到农场看猪,再到社交网站火爆的宠物视频,可爱的小动物成为成年人的“治愈良药”。在情绪价值作用下,花花已经不仅仅是一只熊猫,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依靠,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有人为它排队,有人为它出书,还有人为它手绘画像,并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大屏。在微博、抖音、小红书等社交平台,随处可见“花粉”为花花剪辑视频、制作表情包、发布照片。走红的花花像极了娱乐圈“爱豆”,所有成长都伴随着粉丝的参与。通过短视频等相关内容进行传播,是当下文娱领域很流行的造星方式。事实证明,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解锁了这一方式,不仅成功捧红了花花,也让“熊猫之城”成都更添热度。有平台粗略统计,花花每带来一名游客,至少为成都带来1075元的在地消费。
大熊猫火了,火的不只是花花。如今国内熊猫界的顶流,南有花花,北有北京动物园的“西直门三太子”萌兰。作为一个超级大IP,熊猫经济已经站上消费领域的新风口。2021年,熊猫“福多多”在成都太阳产房诞生,野兽派品牌终身认养了它,取名为“噗噗”,并开发了一系列“熊猫噗噗”IP产品;2022年,北京两家文化公司抢先申请注册“熊猫花花”“熊猫和花”商标;如今,成都进行大熊猫营销,街头巷尾处处可见大熊猫、竹子等“熊猫IP”元素,大熊猫为整座城市引流赋能。不同的企业与品牌采用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到“熊猫经济”中,一方面借助大熊猫的文化号召力,快速提升自身影响力与知名度;另一方面,也通过参与IP塑造,不断扩大熊猫IP的边界,丰富熊猫IP的内涵。
讲一个好故事胜过无数花式营销。从北京冬奥会的“冰墩墩”,到如今成都大运会的“蓉宝”,它们能成功出圈,不仅因为拥有憨态可掬的熊猫造型,还有以体育精神为底色的“人设”,以及和国人之间的情感共鸣。近年来,以大熊猫为元素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,从纪录片到动画电影,通过大熊猫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更加生动。挖掘大熊猫文化,讲好大熊猫故事,也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。大熊猫的未来拥有广阔的舞台,在这个舞台上,离不开城市、创作者与粉丝共同的努力。
关键词:
相关内容
- 大家为什么爱花花 a>
- 汤臣倍健2023上半年盈利增长47.41% 净利润超15亿 a>
- 「科技厅」西藏一项“入侵害虫风险评估研究”项目通过验收 a>
- 韩国将迎来最强硬总统?公开反美打击财阀,讽刺尹锡悦是一生之敌 a>
- 亚洲女足怎么了? a>
- 新茶饮公司掀起上市热潮?消费复苏显著 行业竞争加剧 a>
- 浙江结束防范台风“卡努”应急响应 a>
- 电影《巨齿鲨2:深渊》票房破2亿 a>
- “我的青春结束了”!《快乐大本营》停播后官微也“改名换姓”,一天之内40万粉丝取关...... a>
- 宁德时代回应起诉中创新航侵权专利被宣告无效:计划提起诉讼,其他专利维权进展正常 a>
- 黑龙江省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 3条河流形成今年第1号洪水 a>
- 烤鱼怎么做好吃家常做法视频教程(烤鱼怎么做) a>
- 南京出台八条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a>
- 国内航企航班空中Wi-Fi突破3000米以下限制 a>
- 又有基金公司换董事长 a>
- 中国科协等21部门联合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 a>
- 周末眉山天气如何?局地强降水,注意防范!请看 a>
- 捡肥皂隐喻是什么?讨论其深层含义 a>
- 台风蓝色预警:“卡努”将于6日上午移出东海 a>
- 河南鹤壁启动强对流Ⅳ级应急响应 a>